6.市场大师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19-05-15 15:30:59 责编:767股票 人气:

自从交易市场形成之后,大师就一直伴随我们左右。讨论市场狂热的经典作品《Extraordinary Poput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在1841年发行于英国,目前市场上还买得到这本书。该书的作者Charled Mackay描述荷兰的"郁金香狂热"(Tulip Mania)、英国的"南海 泡沫"与其他的类似事件。人类天性的演变很缓慢,目前又有一些新的狂热----包括"大师狂热" 在内----席卷市场。相对于数世纪之前,现在的大师狂热蔓延非常快速,这需要感谢传讯科技的 发展。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随着市场大师起舞,就如同中世纪虚构福音的信徒。 金融市场有三种类型的大师:市场循环折大师、神奇方法的大师与过世的大师。某些大师可以预 测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另一些大师提供"独特的方法"----通往财富宝库的最新快速道路,还有 另一类的大师,他们避开当代的批判,由另一个世界指导信徒们进行交易。

市场循环的大师

近数十年来,美国股票市场大体上呈现四年一期的循环。显著的空头市场低点发生在1962年、1966 年、1970年、1974年、1978年与1982年。股市市场通常会有2.5~3年的上涨阶段,然后是1~1.5 年的下跌。在每一个主要的循环中,几乎都会出现一位市场循环大师,大师的声誉大约可 以维持2~3年的时间。每位大师主宰市场的期间,基本上与主要的多头市场相互吻合。 一位市场循环大师可以预测所有的重要涨势与跌势。每个成功的预测都会提高他的声誉:因此, 当他下一次提出预测时,将有更多的信徒抢进或抢出。如果愈来愈多的人们认可这位大师,他的 看法将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发现一位炙手可热的新大师时,追随他的指示将有利可图。 市场上有数以千计的分析师,任何时候总有一些手风奇顺的人。对于大多数的分析家来说,整个 生涯中总有一段神奇的日子,这就如同一座破钟----每天至少会准两次。品尝过这种神奇精准的 滋味之后,一旦手风逆转而被市场所淡忘,他们将觉得很沮丧。可是,还是有一些人偶尔可以成 功,所以当他们手风转背时,仍然持续努力。一位市场循环大师的成功,绝对不是仰赖短暂的运 气。他对于市场有一套心爱的理论。这套理论----循环、成交量、"艾略特波浪"或任何其他的 见解----通常是发展在他成名的数年以前。最初,市场拒绝遵循这位大师的理论。后来,市场发 生变化,数年之内的走势与该套理论环环相扣。于是,这位大师的声誉逐渐攀越高点, 君临整个市场。模特儿也是如此,他们的命运随着大众口味而改变。某年是耀眼的金发,隔年 是狂野的褐发。去年是炙手可热的金发名模,今年突然消失在流行杂志的封面上,黑发模特儿转 为抢手,甚至脸上还要有个胎记,模特儿不会改变----发生变化的是大众的品味。

市场大师是来自于市场分析边缘地带的异类,他们都不是被公认的分析师。支领薪水的机构分析师,都是以饭 碗的安全性为主要考量,他们都采用类似的分析方法,所以不可能出现奇迹般的结果。市场循环大师是拥有独特理论的异类。市场大师的生计通常都是来自于撰写市场分析报告,他可以靠着提 供建议而致富。一旦成名之后,订阅量可能由每年的几百份增加为数万份。据说,某位最近成 名的市场循环大师,他雇用三个人专门处理每天涌入的现金袋。在投资的座谈会中,市场大师将 被群众所包围。如果你也在群众之中,将发现很少人就大师的理论提出问题。信徒们仅需要浸沐 在他的光环下,就觉得非常满意了。他们可以借此向亲朋好友吹嘘。只要市场的走势继续配合他 的理论,大师的声誉就可以维持不坠----期间通常短于四年一期的循环。在某个时候,市场将发 生变化而展现不同的步调,市场大师继续引用先前百发百中的方法,将很快失去他的信徒。当大 师的预测不再有效时,大众的赞叹将转变为憎恶。一位过气的市场循环大师,绝对不可能再成为 明星级的人物。在1970年代初期,郭德(Edson Gould)是证实市场的大师。他的预测理论奠基于"联邦准备银行"的政策变动:换言之,贴现率的变动。最著名的一条法则是"三步一大跤": 如果FED连续三次调升贴现率,这代表银根转紧,行情将步入空头市场。在另一方面,如果FED 连续三次调降贴现率,这代表银根转松,行情将步入多头市场。另外,郭德也发展一套颇具创意 的绘图技巧,称为"速度线"----淡色趋势线的角度是取决于趋势的速度与市场反应的深度。 在1973~1974年的空头市场中,郭德逐渐崭露头角。他对于1974年十二月底部的正确预测,更使 声誉如日中天,当时"道琼斯工业指数"几乎跌破500点。随后,价格强劲走高,郭德利用速度 线预测重要的转折点,于是他的光环更是耀眼。可是,不久之后,美国进入的"资金淹脚目"的 时代,通货膨胀恶化,这是郭德方法所完全不适用的金融环境。在1976年,他已经失去大部分的 信徒,目前很少人还记得他的名字。新一代的市场循环大师出现于1978年,葛兰碧认为,在股票 市场中,"量是价的先行指标"。当他发展这套理论时,葛兰碧是在华尔街的某大证券商工作, 根据他在自传中的说法,这个灵感是来自于厕所磁砖上的花纹,他当时正坐在马桶上。葛兰 碧把洗手间的灵感带回研究室,但市场拒绝遵从他的预测,他一度破产、离婚、睡在朋友办公室 的地板上。

在1970年代末期,市场终于回心转意而全力配合他的剧本卖力演出,他的理论也逐渐 吸引人们的注意。葛兰碧在美国各地旅行演讲,他乘着马车上舞台,散发预测报告,斥责那些不 认同他理论的人。他弹奏钢琴、唱歌、甚至曾经脱掉裤子来说明他的观点。他的预测准确性令人 叹为观止:他晓得如何包装自己,成为大众媒体最受欢迎的人物。葛兰碧的声望甚至足以撼动股 市,当他宣称看空行情时,"道琼斯指数"在一天之内应声暴跌40点----就当时的标准来说,这 是很大的跌幅。可是,他逐渐被自己的成功所迷惑。股票市场在1982年开始翻升,但他继续看空 行情,不断鼓励逐渐流失的信徒大胆放空。然而,市场一路攀升而进入1983年。最后,葛兰碧被 迫认输,开始建议买进。但当时"道琼斯指数"已经上涨一倍,他继续发行市场的分析报告,但叱咤风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1984年又出现另一位大师,布列希特(Robert Prechter)是以"艾 略特波浪理论"专家著称。艾略特是一位穷会计师,他在1930年代发展这套市场理论,认为股票 市场是根据5个主要波浪与3个折返波浪而发展,每一波浪中还有更小的波浪。如同其他的市场循 环大师一样,布列希特多年来一直撰写行情分析报告,成就平平。可是,当"道琼斯指数"向上 突破1000点大关时,人们开始注意这位年轻的分析师,因为他很早就认为这波段行情将可以到达3000点。随着在多头市场的奔驰,布列希特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在1980年代的大多 头行情刺激下,布列希特的声誉不再局限于投资的领域。他经常出现在全国性的电视频道,接受 著名杂志的专访。在1987年十月,他似乎有些犹豫不决,先是发出卖出讯号,然后又告诉他的信 徒买进,当"道琼斯指数"暴跌500点之后,大众的赞美转变为骂与憎恨,某些人认为他必须为 这波跌势负责,另一些人又责怪他所预测的3000点目标始终没有到达,经过这次的打击,布列希 特的顾问业务巨幅萎缩,几乎处于半退休状态。所有的市场循环大师都具有某些共通的性质。在 他们成为超级巨星之前,都曾经在行情分析的领域内浸淫数年,每位大师都有一套独特的理论, 一些追随者,一些可信度,使他在顾问业内勉强度日。虽然每位大师的理论都禁不起数年的考验, 但这个事实仍然不足以动摇追随者的信心。当理论正确时,他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当理论不再 有效时,他由媒体的宠儿转为过街的老鼠。当你发现某位大师正在崭露头角,追随他通常都可以 获利。可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判断他已经到达巅峰状态。

每一位大师都是以"崩盘"收场---- 换言之,他的声誉将由高点暴跌到谷底。当一位大师普遍受到媒体的接受,通常代表他已经攀升 到颠峰。主流媒体对于它们的宠儿是很挑剔的。当数家全国性杂志大肆报导某位市场大师的传奇 故事时,你就知道他的末日已经不远了。还有另一个警讯可以提供给各位参考。当某位市场大师 接受Barron's杂志的访问,代表他的声望已经处于巅峰状态(Barron's是美国最大的商业周刊)。 每年的一月份,Barron's杂志都会邀请一些著名的分析师发表意见,预测未来一年的行情 发展。这些分析师的"安全性"通常都很高。他们讨论本益比、盈收状况、产业发展…… 等。如果Barron's杂志的一月份访问中包括一位市场大师,这是相当异常的现象。市场大师之所 以会被邀请,这是因为他具有群众的魅力,将他排除在外,将有损于杂志的权威性。葛兰碧与布 列希特都曾经出现在一月份的访问中,他们当时的声望都如日中天。可是,在接受访问的几个月 之后,他们都遭到致命的打击。下一次,当你看见某位市场大师出现在Barron's杂志的一月号访 问中,千万不可以续订他的行情分析报告。群众的心理就是如此,市场大师必定会出现,一位过 气的循环大师即使重出江湖,通常都没有能力再呼风唤雨。一旦失败之后,赞美与崇拜将被冷漠 嫌恶所取代,这就如同破镜难以重圆的道理一样。

3下一页 神奇方法的大师

循环大师是股票市场的产物,但"方法大师"大多是来自衍生性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当一位"方法大师"发现一种新的分析或交易方法之后,他将脱颖而出。交易者永远在寻求胜算,一种 胜过其他交易者的优势,就如同武士们搜寻宝剑一样,交易者愿意付出高价换取犀利的交易工具, 只要能够接过财富的秘径,任何的价钱都好谈。大师所销售的神奇方法,是开启市场获利宝库的 一副新钥匙。新的方法一旦普 遍被接受与运用之后,功效必然会大打折扣,市场永远不断的变动。运用于昨天的 方法,今天非常不可能继续有效,更不用提一年之后的状况。 在1970年代初期,芝加哥的行情分析家伯恩斯坦(Jake Berstein)非常炙手可 热。他是采用循环的方法预测市场的高点与低点。他的方法相当有效,声名也随之 远播。伯恩斯坦的行情分析报告收费很高,经常举办各种讲习会,操作基金、出版 一系列的书籍。可是,结果仍然一样,市场又变了。1980年代的循环模式非常不明显

史代梅尔(Peter Steidlmayer)是另一个高挂在芝加哥天空的明星。他鼓吹信 徒们完全放弃传统的交易方法,改采用他的"市场轮廓"(Market Profile)。这种方 法据说可以透露市场供/需的天机,让信徒们在低点买进,在高点卖出。史代梅尔 与柯伊(Kevin Koy)配合开办讲习会,他们经常可以吸引50位以上的学员,收费是4 天$1600。结果,"市场轮廓"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案例,这颗巨星也很快陨落。 后来,史代梅尔在某家经纪商找到一份工作,他和柯伊偶尔还会举办讲习会。 即使是在资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名声的变化还是如此缓慢,这实在令人百 思不解。一位大师的地位在本国已经荡然无存,但他的理论在海外还是可以畅通无 阻。一位大师曾经对我表示,他在亚洲仍然受到普遍的礼遇,这就如同一些美国过 气的影、歌星一样。他们在美国已经不能吸引观众,但在海外还是可以卖唱为生。 过世的市场大师 第三类的市场大师,是已经过世的大师。他们的作品被重新发行,新一代的交 易者研读他们的经典,这些大师都是在过世之后才赢得声誉,而且被赐予无数的交 易财富。过世的大师已经不在我们的左右,不能享用他们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的声誉与过期的版权却可以让一些有心人士充分运用。艾略特是一个例子,但最典 型的传奇人物则非甘氏(W.D.Gann)莫属。 许多投机客靠着"甘氏课程"与"甘氏软体"大发利市。他们宣称,甘氏是有史以 来最伟大的交易者。他的遗产高达$5000万美金,以及其他等等。甘氏的儿子目前在"波士顿银行"担任分析师,他曾经接受我的访问。他告诉我,他那位著名的父亲根 本没有能力靠交易为生,仅能够编写一些教材来养家活口。甘氏死于1950年代,他 所遗留下来的总资产(包括一栋房子在内),大约仅有$100,000。甘氏在交易市场 中所赢得的"丰功伟业",仅不过是那些投机分子虚构的传奇故事,借以"发死人财"。 市场大师的信徒 市场大师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有些已经过世:就有生之年得以享有名声的大师 们来说,有些是严肃的学术典型,有些是标准的演员。一位大师必须经过长年的研 究,发展独创的理论,然后等待时来运转----如果市场愿意配合的话。 关于这些大师级人物所发生的各种丑闻,不妨参考Willian Gallacher的《稳操 胜算》与Bruce Babcock的《高级技术分析》,本节的宗旨仅是分析大师的现象。 当我们付钱给大师时,我们认为往后可以取回价值更高的东西,这就如同街角 所摆的桥牌摊子一样,某人下几块钱的赌注,希望能够博取更多的报酬,唯有无知 或贪心的人才会上钩。 某些人把大师视为是伟大的领导者,希望他能够取代"父亲般无所不能"的地位。 有一位朋友曾经把这种心理描述为"他们手中拿着脐带,希望找个孔可以插进去。" 精明的大师可以提供这种插座,但你必须付费。 一般交易大众渴望大师的领导,新的大师必定会来临。身为一份明智的交易者, 你必须了解----就长期而言----没有任何大师可以让你致富,你必须自己想办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