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于求成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19-05-15 14:16:16 责编:767股票 人气: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着人人想得到的功名成就,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
照亮世界的太阳。重要的是活得潇洒,自我实现——卡耐基要勇敢地面对这样一个不会
改变的对于任何你想尝试的新事物来说,总有某些人是比你更在行,更有成就的。如果
凡事只想必须成功,这就无法避免害怕失败的心理,就会感到走向成功的路越走越窄,
必然会自我挫败。世界上比我们能耐大的人有的是。看过马拉多纳踢球的人,还想一身
臭汗地在足球队里混吗?听过帕瓦罗蒂的歌声的人,还想修炼美声唱法吗?读过曹雪芹
《红楼梦》的人,还想写小说吗?——
为什么呢?如果总是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只想功成名就,也就没有曹雪芹、帕瓦
罗蒂、马拉多纳这类人了,世界和人生也就不会这么丰富多彩了。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
好:“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
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小狗也要大声叫!实际上,追求一种充实有益的
生活,其本质并不是竞争性的,并不是把夺取第一看得高于一切,它只是个人对自我发
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来到街头公园练武打拳、练健美操、跳迪斯
科的人们,那些只是有空就练习书法绘画、设计剪裁服装和唱戏奏乐的人们,根本不在
意别人对他们姿态和成果品头论足,也不会因没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练习、情绪消
沉。他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当众展示、参赛获奖,而是自得其乐、自有收益,满足自己
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渴求。任何成功总是相对的、有限的,而求知欲和求新欲使他们意
外地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志趣,所以成功的机会也就往往是给这些人准备的。所以求知胜
于求成的人反倒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求变创新的意识是很重要的。美国作家阿龙在他所著的《宽容》一书里写道:“在
无知的山谷中,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他用生动的笔法揭示了人们囿于一定的社会环
境或生活习惯的时候,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和惯性。一方面极易满足,另一方面是安于
现状,不思变革,并且会不自觉地充当旧价值观念的卫道士。这是所有封闭社会的通病。
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话未免太尖刻,他怎么能讲我们“无知”?但细细想来,此话确实
很有道理。
早些年,当我们为几亿人口能吃饱肚子而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候,
我们全然不知欧美发达国家仅用了占人口总人数百之分之几的农业工人便养活了全国所


有的人,并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到不发达的国家。曾几何时,为了能得到一只“铁饭碗”,
人们竭尽全力地要挤进已经人满为患而又永远不会到站的列车。而今天,竟有许多人不
再稀罕这个虽然“饿不死”却又“吃不好”的“铁饭碗”,甘愿选择有风险的“瓷饭
碗”。……
天涯何处无芳草。多一次选择都是一次新的机会,可以带来一个新的世界,不跨上
这一步,那就永远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当然,“跨出这一步,那就永远不能主宰自己
的命运。
当然,“跨出这一步”并一定就是跳槽、辞职、改行,但人生的丰富和成功必须是
求变创新,走自己的路。“小狗也要大声叫”的“大声”,不一定是成就高、名声大,
而一定是属于自己求变创新的叫声。
许多人之所以凡事都害怕失败,主要是由于心态消极、意识自卑,同时也和过于看
重事情的成败而看轻自己的选择有关系。结果就那么极端重要吗?把话说穿了,每个人
的最终结果都不那么美妙。必然死亡的阴影可以给人可怕的威胁,让人整天灰心丧气,
悲观消沉;但也可以促使人惜时如金,积极努力,提高人生效率,追求一种充实而有意
义的生活。
年已半百的卡罗琳·赫巴德是一位朴实端庄的美国妇女。她言谈举止大方,而且时
常面带微笑,使人觉得和蔼可亲。她一方面是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妻子和4个孩子的母
亲,另一方面又是随时准备到世界各地抢险救灾、拯救生命的勇士。她是“美国救灾行
动队”的创建者和领导人。这一组织的任务是在国内外进行“搜寻和营救”活动,哪里
有灾难,就到哪里去。
1988年12月,亚美尼亚发生大地震,公寓大楼、住宅、工厂、学校纷纷被摧毁,死
亡人数已超过5万。赫巴德闻讯后几小时便登上飞机,飞往亚美尼亚。
她和其他营救队员在零度以下的严寒中,在覆盖几英里的废墟中摸爬了8天,尽可
能多地搜寻出还有希望救活的人。
有一次,他们在三座坍塌的楼房里没有找到什么,正准备到别处去,一个家人都被
陷在这所楼里的男人悲痛万分地哀求他们再搜寻一下。于是赫巴德他们在她的阿利的帮
助下终于找到了陷埋得很深的一个小女孩,正是那个人11岁的女儿。
小女孩的兄弟姐妹都已被砸死,而她竟在4天后奇迹般地得救了。
卡罗琳·赫巴德参加的营救活动不计其数。她曾到过地震后的萨尔瓦多和菲律宾;


去过巴拿马的密林中搜寻生存者;
在纽约和田纳西寻找因桥梁折断而受难的人;到过遭飓风袭击后的南卡罗来纳州;
到过飞机、火车失事现场和火灾水灾现场;搜寻救援过丢失的孩子、失踪的猎人和溺
者……
谈到20年来的收获和体会她说:“我喜欢遇到紧急情况时产生的那种紧张感,那种
兴奋感。当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时,我会感到一种满意、一种自豪。在
受灾现场,你能看到人类本性最好的一面,也能看到人类本性最坏的一面。而且,我也
曾处于某种危难境地之中。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品尝生活,活出了新意。”
抢险救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我们知道的不少。但人们总是强调舍己为人的伟
大精神,很少有人说是为了自己“学会品尝生活,活出新意。”卡罗琳·赫巴德女士给
我们的启示就是自由选择的可贵、求变创新的重要。所以说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
就的大小,而在于是否自信自爱,求变创新,活出新意。我们一定要打碎“害怕失败”
的枷锁,敢于去发现人生的新大陆。你可能会象哥伦布一样尽了最大的努力,却未能达
到你所预期的目标,但是你却可以发现更多更新的东西!
因此,卡耐基认为,作为一个经营者,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幸福不是上帝给予的,而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由于
人们劳动、奋斗的方式、途径和程度各有差别,他们创造的幸福也有差异。在为人类幸
福而斗争的过程中,登上高峰就打开更广阔的眼界,带来更深刻的幸福,登上低峰则创
造小的幸福。创造幸福并非一项安逸的工作,它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劳动。歌德在总结
自己的一生时认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辛苦工作,没有哪一个月过的是真正的舒服的
生活,就好像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歌德凭其毕生的辛劳,创
建了宏伟事业,赢得了自身存在的充实和幸福。
屠格涅夫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你如果要想成为幸福的人,必须得学会吃苦。
要享受幸福,首先得创造幸福。只有脚踏实地地劳动创造,才能在付出艰辛劳动后
得到幸福的甘甜。犹如蜜蜂上万次地飞翔,行程数万里,博采众花,才能酝酿出甘甜的
蜜。正是由于爱迪生艰辛的劳作,发明了灯泡,后人才获得了不被黑暗困扰的幸福;正
是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研制成功安全炸药,才使人类饱享安全所带来的便利;正是通


过居里夫人艰苦的奋斗,才从镭含量不到百万之分一的几吨沥青油矿中炼出十分之一克
的氯化镭。这些科学家通过脚踏实地的艰苦劳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幸福,他们也从
中获得了极大的愉悦和幸福。
事业、劳动、工作是获得幸福的源泉,但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
因此,事业要获得新的成就,人们要得到新的幸福,必须依靠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福音,创造使人类更添光彩,使人生更具有价值,它是人类获得新的
幸福的永恒动力。
提到创造,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造有大
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
在当今,创造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
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
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造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
是没有终点的,人的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所谓创造,无非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意思,“创者,始造之也。”创造过程
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新东西,而不是原来某种东西的再现。这就是说,创造性就是非重复
性,创造意味着发现、发明、革新,它标志着突破和前进。
创造性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
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在世上的一切生物中,只有人的活动是积极的、创
造性的活动,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种创造着历史的主体。
在世界上,除了人以外的各种生物(包括高级动物),都必须按照自然界给定的范
围规划它们的生活,只有人可以突破这种范围。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人,为了不断满足自
身的需要,不仅按照万物直接的自然效用来加以利用自然,而且经常改变它的天赋形式,
创造出各种新的物品。人的这种能动的创造性,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自从人类产生以来,
作为人的活动对象的自然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世界已经不再是亘古未变的洪荒世
界,而是作为主体的人世世代代创造的结果——“人化”的世界,它到处打下了人类意
志的烙印。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创造力的巨大威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在创造的王国里,
我们人类作为主体是不折不扣的国王。这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说的:“是我们创


造了价值,是我们的欲望授与了价值。在这个王国里我们是国王,如果我们向自然界卑
躬屈膝,我们就降低了自己国王的身份。应该由我们来决定高尚的生活,而不是由自然
来决定”。人作为主体不仅创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和人类社会,而且创造了主体自身,
创造了人本身。正是依靠自己的创造活动,人把自己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成为活动的
主体;也正是依靠自己的创造活动,使人离动物界越来越远,成为“万物之灵”。总之,
人作为主体的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创造性,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能动的创造能力。我们赞扬
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等,是因为他们对造福人类作出了重要的创造性的贡献。
而事实上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无论是杰出的人物还是普通群众,都具有或大或小的
创造能力,为人类历史作出了或多或少的创造性贡献,都是“创造王国的国王”。
创造和幸福是什么关系?创造是力量、自由及幸福的源泉。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
创造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创造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宁创造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
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
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
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
造和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造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为什么说创造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和动力?我们知道,幸福是人们在进行物
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所追求的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
满足。然而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要靠劳动、靠工作,为事业
奋斗。而人们需要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需要的层次是不断提高的,旧的需要满足了,
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要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需要,实现人们对幸福的新的追求,就要靠创造,创造新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以,要深入理解创造和幸福的关系,就必须探讨研究人的需要
问题。
人的需要即人的欲求,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要求。人活在世
界上,就要求生存、求发展。这种需要推动人们去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创造了人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的本质,同时也创造了人的新的需要。人的
需要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和源泉,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
因。它引发着人的活动力量,规定着人的行动方向,直接导致人的各项活动。
人的需要与其他生物向外界进行摄取活动的需要不同,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即使是
摄食需求,也不再是单纯的生理需要,而是社会化的生理需要,具有社会文化色彩。动
物的需要是直接建立在肉体机能基础上的,是天生的;而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类自己创
造出来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通过流汗和劳动而获
得满足需要的手段。可见,动物只能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而人则会自己去创造。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生理物质的需要,又有发展创造的需要,既有劳动和
工作的需要,又有娱乐和休息的需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大体说来有这样三个层次:
其一,是人的生存需要。这是维持生命和繁衍种族的最基本的、最起码的需要,是
人的其他一切需要的前提和基础。
在人的生存需要中,包括维持生命的基本的物质需要,获得安全保健的需要,延续
种族的需要等。
其二,是人的享受需要。这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需要,旨在优化人的生存条件,
令人舒适、惬意。人在世上生活,不仅要求能够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得好,享受世上
的快乐。这就产生了人的享受需要,包括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需要。
享受需要是人在生存需要得到比较稳定的满足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人既然有进行
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自然不会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需要,而且讲究色香味和滋补作用。
如果一个人只满足食、性生活这些最起码的需要,并以此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的则抛
弃人的其他活动和需要,那么这种需要就变成了动物式的需要了。
人的享受离不开社会的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不能超越客观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脱
离现实条件提倡“超前消费”,盲目追求高消费,不但造成个人的家庭的沉重经济负担,
而且会给社会生产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一味人为地压抑人们正常合理的
消费和享受,会影响人们积极性的发挥,对发展生产也不利,因为享受需要的合理增长
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
在人的享受需要中,有一个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享受不仅有物质方面


的,还有精神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观并不只是重视物质需要,而且要正确地解决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从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来说,物质
需要无疑是最重要的,人对吃、穿、住、用、行等物质资料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
基础也是人的其他一切需要的基础。但是,从发展的趋势来说,精神需要将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到了物质需要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未来社会,精神需要将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
标。人的物质需要和人的精神需要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人的物质需要是在人的一
定的精神需指导下发展的,而人的精神需要则是以一定的物质需要为基础,是人的物质
需要的升华。物质需要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需要的发展水平,精神需要又反过来规定了
物质需要的性质和内容。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不但要追求物质生活
的幸福,更要追求精神生活的幸福,精神生活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一个人如果只是
一味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完全放弃对崇高精神、远大理想的追求,那么,这样的人决
不是一个真正的人。
其三,是人的发展需要。人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以适应改造客观世界
和健全自身的需要,其中包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开发智建和创造能力的需要,健
康身体的需要等。人不仅是享受的动物,更是创造性的动物。唯物史观认为,创造性地
活动的需要即表现和发展自己的生命力——智力和体力的需要,这是享受更高级的需要,
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这里的着眼点是人而不是物,是创造而不是享受。
美国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为七个层次:生理
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求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把
自我实现的需要看作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人都有发展或成长的趋势,成为
探索真理的、有创造力的、有美好愿望的人;对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来说,人的其他
一切需要都“可以看作是达到一个终极目的的手段。”。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的
需要类似于前面所讲的人的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生命力,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是
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因而也是人通过对象化活动实现自我的表现。例如,作家勤于写
作,画家乐于绘画,科学家潜心研究,技术工人努力攻克技术难关,他们专心致志地从
事自己的工作,在精神上感受到极大的幸福。而有些人没有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他们就会感到精神空虚,使自己的青春年华虚度。
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动物受到自然和机体的限制,
因而其需要是狭隘的、有限的。人因其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造了丰富多采的需要,就
其发展趋势来说是广阔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物质需要的实现将越来越有保证,
其结构将趋向丰富化、优质化;人的精神需要将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趋向于大量化、高
雅化。
总之,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过程中,人的需要不断发展,并不断产生新的需要;而
人的需要的不断发展和新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又推动着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
高;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和新产生的需要,
从而把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推向幸福的新境界。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的实践活动是在认识指导下进行的。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活动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研究创造性思维对于开拓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对此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把
握。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探明未知的认识过程中,能提出新理论、形成新观念、
创造新方法的思维活动。它不仅强调思维成果的独创性,而且重视其思维成果在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重大影响。例如,杰出的思想家提出的重大新理论,杰出的政治家提出的重
大新观点,杰出的科学家发明的重大新技术,这些对于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和巨大推动作用的思维活动就是创造性思维。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没有有效方法可以直接运用,不存在确定规则可以遵循的那些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在
实践活动中,凡是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敢于破旧立新的思维活动,都属创造
性思维活动,它强调的是能克服常人、前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前人所解决
不了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总之,只要不是重复已
有的结论,模仿已有的方法,而是在原有的结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的独创,新
的结论,用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了新的问题,都是创造性思维。
不仅在科学领导中那些重大的发现和发明过程中需要创造性思维,就是在人们日常
的政治、经济、生产、教育、艺术等活动也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人们
的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需要人们付出艰巨劳动,运用高超能力的思维活动。这是因为,


人们要获得一项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艰辛的探索、潜心的研究,
并且要经过多次挫折失败的反复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要经过长期的知识学习和积累、
智能的开发和训练、素质的提高和磨砺才能具备。
与常性思维相比较,创造性思维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是:
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创新,它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
维的结论上,那独具卓识,能提出新的创见,作出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
性和独创性。常规性思维是遵循现存常规思维的思路和方法时进行思维,重复前人、常
人过去已经进行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结论属于现成的知识范围。人生思维所要解决的是
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常规性思维所要解决的是实践中经常重复出现的情
况和问题。注意观察研究,可以看到我们周围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不加分析的接受
现有的知识和观念,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安于现状。这种人既无生活热情,更无了创
新意识。另一种是思想活跃,不受陈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注意观察研究新事物。这种
人不满足于现状,常常给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勤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应
该学习后一种人,培养和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它的机动灵活性。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
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它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
思维活动,并伴随有“想象”、“直觉”、“灵感”等非规范性的思维活动,因而,具
有极大的随机性、灵活性,它能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常规性思维一般是按照一
定的固有思路方法进行的思维活动,使人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
风险性。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而不是过去的再现重复。它没有成功的经
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它是在没有前人思维痕迹的路线上去努力探索。因
此,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
误的结论。这就是它的风险。但是,无论它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意义。因为即使是它的不成功结果,也向人们提供了以后少走弯路的教训。常
规性思维虽然看来“稳妥”,但是它的根本缺陷是不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创造性思维对于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尤其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们为了取得对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认识,
总要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措施去分析认识事物,从
中获得新的认识和方法,从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创造性思维可以极大地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提
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作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
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使人类去认识越来越多
的事物,为人类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和“幸福乐园”的飞跃创造条件。
创造性思维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的领域。它不满足环境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努力探索客观世界中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领域、打
开新局面。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类的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
原有水平上,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在创新中发展,开拓中前进,必然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
状态。
创造性思维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我们所要建设的是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前人和别人从未进行过的极其艰巨伟大的事业。从事这项
史无前例的开创性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又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照搬,只
有进行创造性思维,发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摸索和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
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邓小平作出了历史
性的重大贡献。他是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典范。
他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
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总是从中国
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他以开
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
了长期的艰辛的理论探索,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达到了新的高度,获得了新的发展。
已故杰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生前曾说,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此话包含
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为人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才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


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实践,为我们的事业作出
更大的贡献,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崇高的志向,远大的理想是实现幸福的前提,但还不是幸福的实现。志向、理想总
是同美好的未来相联系的,它是对美好未来可能性的构想、预见和向往。但志向、理想
只是可能性,不是现实性,虽然它不同于空想和幻想,它是建立在客观规律性基础上的
现实可能性。但是可能性要转化为实现性的关键在于要有条件。勤奋是崇高志向实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