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19-05-16 08:51:11 责编:767股票 人气:

第六节 轻轻的我走了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片云彩。

总觉得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的“不带走一片云彩”是件不太值得的事,总得留些
纪念吧,就笨拙地改了一个字。
庄家在低位吸货、振荡、拉升以后,就面临着出仓了。庄家其实是在进行一场非常危
险的游戏,如果说把钱换成股票这种特殊商品是件不太复杂的事的话,那么把股票再还原
成金钱就是“惊险的一跳”。所以当行情进入出货阶段的时候,常常意味着整轮行情进到
了最后的攻坚阶段。由于中国股票只能先买后卖,不存在作空机制,所以在这个阶段,庄
家往往要给人以非常美好的想象,使散户跟进,把手中筹码派发出去。庄家手中筹码的派
发远不像散户想象的那么容易,因为在出货阶段,庄家要用各种手段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其中主要靠价格的上场。同时,庄家要派发手中筹码,就必然会引起价格的下跌(就像一
边要保持炉火的燃烧,使水沸腾,一边要不断撤出炉中的木头,釜底抽薪一样)。所以,
出货阶段是矛盾尖锐化的一个阶段。
散户常常认为庄家出货时间是很快的,其实不然。庄家出货是一个过程。很多散户一
看到股价上涨就以为庄家是要出货,赶紧跑掉,而且嘴边常挂着:“庄家拉高出货了。”
我曾有一次和公司的一位同事打赌一支股票,当时这支股票正急速上涨,而我的同仁在这
支股票上也经历了由赚钱到被套又到赚钱的翻来覆去的折腾。我看涨得实在大凶太快,就
打赌说已经接近顶部,并在13.37元和他下注,结果那天的最高价就立我说完以后的5分
钟出现——13.38元,只差一分钱。所以说,庄家出货无论手法怎样变换都是有迹可寻的,
是有规律的。
庄家在出货阶段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一是急拉阶段。二是出货阶段。三是振荡阶段。
四是再出货阶段。并不是每一次庄家出货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要视出仓情况而定,有时
会跳过其中某几个阶段,有时又会多做出一些花样,但大体有如此的顺序。不过话又说回
来,现在市场内有许多股票一直有大资金在里面,既然吸货是如此困难,筹码如此难得,
庄家就不会倾仓而出,而是一直打波段,用滚动打法,在价格的涨涨跌跌之中赚差价,成
为“长庄”。面对这一变化,心里还要多一份准备。
在没有发现庄家确实出货的迹象前,千万别自以为是地跑掉(我就因此少赚了许多钱),
如果那样,研究庄家出货,并在这方面积累经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首先来看一看庄家的急拉阶段。急拉的目的是为了给派发腾出较大的利润空间。所以,
当一支股票的价格经历了吸货、振荡、拉升几个阶段以后,急拉行情的出现则预示着上涨
行情进入了出货阶段,需要警惕了。在这个阶段,行情往往借助拉开阶段的热乎劲儿开盘
在高位,然后迅速地上冲,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冲至全天的最高价,盘面
看似压力很轻,然后逐级回落,在K线图上往往留下长长的上影线。很经典的图由于资料
时间太长的原因找不到了,不过有一张青岛双星的走势图还可以作模拟示范。
这是青岛双星1998年5月15日的走势图。我当时正在关注这支股票,正在想它也许该
振荡了,振荡就来了。青岛双星的庄家并没有全力出货,而在振荡三天以后又开始上攻,
怎么才能看出不是全力出货呢?因为成交量没有明显的放大,而且利润空间不够。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在急升冲到10.20元的那个阶段,每笔的成交量并不算很大,
但上升速度却很快,业内人士对这样的动作称为“放鸽子”或“对赌冲刺”。在这个过程
中,庄家用少量资金把价位快速推高,给人以庄家发力的感觉,但很快就会在一个高位出
现一根大量线。当持有这支股票的人面对飞涨的行情正乐得合不拢嘴的时候,是谁在高位
冷静地放量出货呢?从这时候开始,要严密注视成交量的变化。
拉高自然是为了出仓,在出货阶段,庄家是不会急于打压的,因为那样做,不仅不能
顺利出货,反而会吓跑本想参与的人们。所以,这时庄家往往采取挂单的方式等待成交。
所谓挂单就是指在一个价位等待成交,而不是马上就成交的单子。挂单的价位是极有学问
的技术。庄家在吸货阶段也常采用挂单的方法。吸货阶段挂单的尾数常常在0~9这十个数
字的两头,即0、l或8、9比如一支股票市场价格是12.35元,那么庄家常常在12.28元或
12.11元吸货,因为这些数字给人有压力感。若是在出货阶段,庄家是很少在一些关键价
位挂单派发的,因为明摆着阻力位很少有人愿意碰。所以挂单的价位往往是中段间的那几
个数字。当然挂单的技术属于小道,不能因小道而害大道。当你看到在一个高价位有许多
的主动性买盘去冲击的时候,有时甚至冲破卖的阻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买气很强,也许是
碰到庄家挂的单子,要小心了。

出货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干净的,所以接下来就进入了振荡阶段。在这个阶段,多空力
量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一方面已有股票的短线投机者获利平仓,另一方面,场外的短线投
机者又看到赢利的可能而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时候的情况是非常关键的,振荡行情的出现
常常使人心情波动,已有股票的人想出来,没有股票的人想进去,平衡的结果将影响庄家
的不同手段。
为了使已有股票的人坚定持仓的信心,同时使场外更多的投资者参与进来,庄家往往
会让价格在合适的机会再度拔高,这就进入了再出货阶段。
再出货阶段不知道算不算是我的发明创造,没见到有人写过。不过,在市场中,我们
可以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从K线图上分析,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双峰或三峰。这也就
与庄家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双重顶和三重顶(或头肩顶)有了实质性的结合。请看下面几个
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青岛海尔。从图上可以看到,庄家为了出货费尽心机,从
5月底6月初就已经进入了出货前奏,除了5月26、27日两天在高位放量外,随后的出货高
位都没有出现令人注目的放量。虽然价格看似一浪高于一浪,但成交量的发展与价格的
发展在高位却有了背驰现象。庄家在5月底到7月底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充分控制盘面,
反复冲高振荡,酝酿出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在家在7月初创下第一个高峰后,回调
的幅度极小,时间也较短,给人以底部坚实的感觉,而实际上出货已经进入尾声。
下面的例子是我观察操作清华同方最后得胜还朝的例子。
注意到4月中旬有上影线的那根K线吗?成交量比较大。这根K线给了我很高的警觉,
在第二天的阴线回档中就毫不犹豫地跑掉了。大家看到它的顶部也有两个高峰,第二个高
峰就是在出货的过程。不过我知道,清华同方还是有上涨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在3月
底的时候有非常大的连续几天的成交量,而出货的顶部成交量放大得并不明显,说明仍有
大资金在其中没有出来,我就大致设想庄家底部在30元,上涨至44元,回挡50%的话,价
位在37元。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庄家出货,价位已经见顶,为什么还要预测底部,还把行
情看成回档?我是这样认为的:有时一轮中级行情的结束,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下跌或盘整
的低迷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轮大趋势的结束。庄家做长庄,有靠不断振荡搏取差价的现
象。所以,当胜利大逃亡以后,还要注意继续关注和调整。人要想在一个行业不断取得进
步,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不断吸收、借鉴他人经验,二是不断总结自己以前的成功和失
败的经验,调整操作行为。
由于庄家不可能一下子把手中的筹码出干净,也由于人们目前对于高位风险有相当高
的警惕性,使得庄家掉头翻身很困难,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庄家出货时间有越来越长的趋
势,也有靠不断振荡出货的趋势。一般说来,高位放大量就需要高度警惕。

3下一页这是深发展的K线图,请注意那根上影线极长的K线,成交量就像羊群中
的骆驼,很是惊人。请注意深发展和清华同方两支股票的K线图,虽然都有成交量放大的
过程,但深发展的成交量放大是在涨势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而前期没有明显的成交量放大。
而清华同方却在涨势刚开始的时候成交量就明显急剧放大。所以,成交量的放大要和它所
处的时间以及在成交量放大之前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过市场变化万千,在高
位的成交量放大也有时会因为市场的节奏变化而出现复杂的变化。
这是中信国安的K线图,有一次我失算了。1998年3月底的时候,有一个
大的跳空缺口。那是因为中信国安公布10送10(有转增)的重大利好,使其大幅上扬,但
第二天就有一根成交量极其大的阴线,很有些利多出尽是利空的意味。当时高位放量,经
验告诉我这至少是中期顶部,不仅劝朋友出仓,而且身体力行,也平仓出局。不料行情却
在振荡了几日后继续高走,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仔细回想和分析了一下,觉得也许
有这两种可能:1.由于当时行情高开后,使得获利回吐的压力增加,庄家由于前期筹码
锁定太重,使得转身困难,在成交量放大的那一天,既想保持行情的相对高位,又必须抓
紧时间平仓,用一天时间解决这么尖锐的矛盾显然不太充分。2.也许另有一支主力进去
发起第二轮进攻。从历史的图形分析,它绝不会只有一个主力。这两个解释很有些勉强,
但也许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人们普遍有这样的心理:当一支股票从10元涨到15元时,人们会认为这支股票价很高
了,因和10元相比已经上涨了50%;而当价格从15元下跌到14元时,人们又认为这支股票
便宜了,因为它比15元低了许多。所以高和低是相对的,总是在变动中的,而庄家在出货
阶段也常常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操作。
这是天津磁卡的K线图。庄家成本18~20元,当价格飞涨起来后,连连
闯关夺隘,一直冲到37元以上,然后回落,由于人们的恐高心理,使跟随的人并不多。当
价格逐渐回落至27元再次上扬时,人们开始以27元作为参考标准,28元、29元、30元的价
格自然显得并不太高了。这时候庄家出货派发就容易许多。
很多人当价格上涨到高位并放量时,并不是不愿出货,而是实在舍不得走,总是希望
价格高些再高些,对市场缺乏主动性,不能在高位服从经验的指挥积极出货,而往往是在
价格下跌时被逼迫斩仓,使利润大幅缩水。为了克服心理波动导致操作性的失误,也为了
能够不断克服缺点积累经验,我会制订一个计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