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100亿只有1%用于研发,这种国产奶粉千万不要碰!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19-11-01 16:23:31 责编:767股票 人气:
前言: 主打高端奶粉路线的飞鹤,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1%左右! 研发费如此“寒酸”,营销费又居高不下,不免让人质疑,飞鹤奶粉是不是真的“贵”在高端? 文 | 大表姐
这已经是飞鹤乳业第三次IPO了!它和资本市场的“分手”又“复合”好似一场“虐恋”...... 2003年,其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后转至纽交所,但于2013年6月艰难退市。 2017年,飞鹤乳业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收购美国营养品公司美维仕而暂缓。 这六年,对于飞鹤而言,是折戟沉沙?还是韬光养晦?还是......


1“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行业巨震,余波冲击!
2008年的那场三聚氰胺事件,可谓让国产奶粉尽失颜面。
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2008年,蒙牛亏损9.49亿元,光明亏损2.86亿元,伊利亏损更高达16.87亿元。
虽然我们在谈论的飞鹤不在“黑名单”之列,但却也颇受负面影响。该事件亦重创中国乳业,并且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世界市场的“容忍度”没有我们那么高 笑 。
欧盟禁止进口成分中含中国产牛奶的婴幼儿食品;英国连锁超市Tesco撤下了驻英国、中国和马来西亚店铺销售的大白兔奶糖,作为防范措施 ;新加坡发现两例中国产品含三聚氰胺後,于当年9月19日禁止国内进口或销售中国奶制品......
国民也因此丧失对国产乳奶粉的信心,抢购洋奶粉一时成为热潮,这可谓是中国国产奶粉的一段“屈辱史”。 2018年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达49%,而在,2008年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仅为25%,2015年时占比为31%,七年仅提高了6%。市场是最灵敏的,人们在用脚投票。此次事件,不亚于郭美美事件给中国慈善蒙上的灰色。
2与红杉对赌,铩羽而归
也许是因为竞品碰上三聚氰胺事件“栽跟头”,而与此同时飞鹤奶粉中未查出三聚氰胺,飞鹤趁着这个时机走了一段风光路。2009年上半年飞鹤销售额达到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2.9%;总利润为9670万美元,同比增长258.4%,最高单月销售额同比增幅达600%。
再在从市场份额上来说,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飞鹤在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为2.7%,2009这个数蹿升至了7.3%。
一时间的强势上涨让意气风发的飞鹤在2009年与红杉中国签订了对赌协议。协议的内容比较长,这里就不加赘述。简而言之,就是双方设置了一些飞鹤需要达到的KPI 关键业绩指标 ,达不到飞鹤是要“吃亏的”。这些“KPI”包括:飞鹤乳业2009年到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要达到3美元/股,4.43美元/股;2009年到2010年飞鹤达到协议规定的盈利目标.......
如果达不到怎么办?飞鹤需要向红杉再次增发最多不超过52.5万股股份;红杉资本将有权要求飞鹤乳业将这部分股份全部赎回;飞鹤如果未实现盈利目标,则回购价格必须是原始认购价格的130%...... 上帝这一次好像没有站在飞鹤这一边。
在对赌协议尚未到期的2011年2月,飞鹤宣布以每股24美元的价格回购红杉资本持有的262.5万股股份,提前终止双方之前签署的协议,共分4次向红杉资本支付约6500万美元 按2010年底红杉所持股本及债务的账面价值核算 以及年利率1.5%的利息。 曾经那个自信到签下“对赌协议”的飞鹤不见了。原先设想的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没有出现,圣元、雅士利等品牌强力促销和宣传让灭了飞鹤的“美梦”。需要向红杉支付一笔不小的“违约款”,也让飞鹤元气大伤。
3在美国受挫,被迫退市
一切的发生似乎都可以找到原因,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解释可不仅仅是水逆而已。 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沉浮多年,飞鹤终于顶不住要退场了,2013年6月完成私有化后退市。迫于国民对国内乳业的集体失望?与红杉的对赌局败场?战略布局失策?...... 各家都有自己的猜想。
当时,冷友斌公开回应称:“与奶粉新政无关,与伊利收购传闻无关,主要是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概念股打压太厉害,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已经没有融资功能,却每年还要付出2000多万元的维护成本,所以选择退市。” 入不敷出,股价低迷,于是只能选择经历退市的“阵痛”,不禁让人有些惋惜。
对了顺便提一嘴,最近那个夫妻双方对撕,劲料频出的当当,也曾2010年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2016年,当当网以5.56亿美元的市值进行私有化退市,要知道这个数字还不到它上市时的四分之一。
同样的在美国上市又私有化退市的故事,在商场之中不断上演,我们也无需责难冷友斌了。
6年已经过去,我们要给国货一些信心。
今年7月,飞鹤乳业在港交所公布的上市文件显示,该公司净利润从2016年的4.06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2.42亿元。但其中还有许多方面惹人诟病,比如:
经销商渠道是飞鹤的主要销售
同时,调整定位后主打高端奶粉路线的飞鹤,它的研发费用却低的惊人,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1%左右!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3个月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达到21.39亿元、36.61亿元和6.65亿元,所占的营收比例分别为36.33%、35.23%和24.13%。这大部分的营销费用,同时又“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也难怪买家会抱怨飞鹤涨价了。
以飞鹤主打的“超高端星飞帆”三阶段奶粉为例,2017年,其建议零售价分别为473元、396元、396元;到了2019年,招股书中显示,建议零售价分别为527元、440元、440元。
让人不得不怀疑,给飞鹤带来高利率收益的“高端奶粉”业务,在研发费如此“寒酸”,营销费又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是不是真的“贵”在高端?
飞鹤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962年,当时它还是国有农场赵光农场成立的红光乳品 黑龙江飞鹤的前身 。2000年左右,冷友斌用706万元收购了黑龙江飞鹤约95.4%的股权,买下“飞鹤”品牌,而后借钱100万元,从零开始,另起炉灶。
在这个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这次,飞鹤能展翅起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