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英装备股票」专家:相比“负油价”,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失效”更令人担忧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20-04-22 16:50:45 责编:767股票 人气:


本网讯 针对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事件的复盘及直接影响,本网讯本网讯:市场该如何正视“负油价”现象?
刘冰:首先,这意味着石油贸易史上首次出现卖方必须向买方支付购买原油期货费用的情况。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无疑是种“怪异”的情况。但在期货投资领域早已“司空见惯”,这类现象一般被称为“空逼多”。这在美国期货市场其他大宗货物合约领域已经发生了很多次。甚至在我国也发生过,比如1995年发生的棕榈油事件,还有2012年海南中商所“F703咖啡事件”都是“空逼多”案例。但在我国监管部门的努力下,在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已经很少见,且仅在小宗货物的期货领域发生过,均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可美国这次不同,发生在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世界第二大石油交易所),货物又是WTI(国际原油标志性合约—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中间基原油),而原油是世界商品之王,举足轻重。
“空逼多”通俗讲就是在短期市场预期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投行利用资本优势在临近交割时间时,突然带头大量抛售货物,加剧短期内“供大于求”的市场效应,引起其他持有者恐慌,继而造成所有货物持有者竞相降价出售货物(合约)的现象。反之则为“多逼空”。 “空逼多”是一种逼仓现象,即投行垄断买方市场,倒逼卖方低价位卖出合约认赔出局,或迫使其违约而受到违约罚款。
现货贸易是不会出现“负油价”这种现象的,甚至也不可能出现“零油价”。这次的原油期货价格跌入负值是在利用期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品多次加杠杆共同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虽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微调下,受前阶段产油国恶性竞争和现在新冠疫情影响,“供大于求”客观存在,但也不至于出现“负油价”。“负油价”的直接原因是投行为牟利恶意炒作做空牟利,根本原因仍是美国资本市场监管缺位这个老问题。在健康的期货市场生态下,“逼仓”(Market Corner)无论是“空逼多”还是“多逼空”都会被视为是违规甚至违法的,应被严肃查处,因为它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最终造成极少数人获利、大多数人受损的情况。
从某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全球石油出口国的一场内斗,被华尔街投行抓住机会顺势做空,结果导致情况加倍恶化,而出现了所谓的历史性的“负油价”事件。总之,“负油价”本质上是金融投机行为导致的,与实体经济关系并不大。
本网讯: 该如何回溯史诗级负油价的形成过程?
刘冰:分析其形成过程,还得从期货的特点谈起。因为期货是加了杠杆的,而且对技术资质层面要求也低,所以期货更容易被资本操纵。获得1万桶原油期货合约并不需要足额的现金和技术资质。交易所保证金一般比例是5%左右,也就是20倍左右的杠杆,虽然还有其他费用,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用500桶原油的钱就可以去买卖1万桶原油的期货合约。
而逼出“跌负”结果的,应该说是期货“交割”机制。期货合约交割日是指必须进行商品交割的日期。商品期货交易中,一般投资者无权将持仓保持到最后交割日,若不自行平仓,其持仓将被交易所强行平掉或承但违约法律责任。只有被交易所授予“套期保值”资格的现货企业,才可将持仓一直保持到最后交割日,并进入交割程序。对于原油贸易而言,现货企业被要求必须拥有石油储运设施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这些设施包括:输油管道、油库、油轮等。本次纽约商业交易所5月份的WTI期货合约,到期日为本周二(北美4月21日),这是交易员们急于在前一个交易日,本周一(北美4月20日)抛出这些合约的直接原因。
这次“负油价”直接受损的其实是些临时入市投机的、缺乏原油贸易经验的而想抄底做多的投行和投机者。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石油储运行业的运作机制,甚至不知道石油是如何运输储存的,更无法及时得到相关资信、做出合理分析和预判。
陆上石油运输,十分依赖输油管道网和与其相连的储油罐系统,它们一同构成互联互通的“准密闭式”石油储运系统。不同的原油虽然可以采用“顺序输送”的方式在同一个管网中按次序混合运输,但却不能混合储存在同一个储罐里。由于供应过剩,截至4月10日,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库欣的石油管网核心储库剩余空间已不足28%,到4月20日剩余空间进一步降低,而可供WTI专用的储罐其实已即将填满。在这种情况下,少有人意识到目前的储油能力已经饱和,绝大部分人出于对市场的信任,一开始并不知道做多原油期货的大多是临时入市投机者,投机者没有几个有“套期保值”资格,其实并没有几个真实想买的。因此这天开盘后,直至中午还有17%的仓位没有被换月(一般应有90%以上仓位换至下月)。而这些信息被一些资深石油投行准确获悉,并于下午适时打出“空逼多”这张牌。在此后,做多一方判断做空一方想要交割,但由于做多一方多为投机者,散兵游勇,“撤退”毫无组织、无配合。这时做空一方按准做多一方根本没有实力存储这一“死穴”,便大肆在场内开空单,这样价格就被更快地砸下。做多一方在保证金不够的情况下爆仓,进一步激化价格下跌,从而进入加速恶性循环。后来我们便看到了竞先挂低价的恐慌、踩踏式离场,最终造成“负油价”。
本网讯:美油5月期货历史性跌至负值有何影响?
刘冰:先看美国国内,其实原油期货价格的暴跌,不一定会导致美国加油站的油价断崖式暴跌。首先,大家看到盘面的净仓位其实不多,且已经进入了换月的尾声。也就是说真正在“负油价”点位交易的量并不大。其次,虽然出现卖方向买方支付购买原油期货费用的情况,但要注意期货是被加了杠杆的,卖方实际向买方支付的费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再之,这笔费用未必会支付到炼油厂的账上,因为在期货市场有“套期保值”资格的现货企业和炼油厂之间还存在中间贸易商,“负油价”的“福利”在这个环节会被分享甚至全部吃掉。再看美国成品油价格构成,大体上原油采购成本约占40%、炼油成本约占15%、运输成本约占15%、税占15%,其余为销售成本和利润。而且,下游销售企业和炼油厂大多签署了长期协议,销售企业采购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提前锁定,所以负油价不可能传递到加油站。
再看看在世界范围内的宏观影响。目前国际上有11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其中,纽约商业交易所和洲际交易所(原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影响力最大。这两家均隶属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集团,其对应的WTI、布伦特两种原油期货也分别扮演着美国和欧洲基准原油合约的角色。此外还有莫斯科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影响力较大。国际上各大原油期货市场、现货市场间的确存在着相互影响,因此纽约商业交易所“负油价”事件会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宏观影响,但影响有限。原因有三:一是“负油价”体量不大,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负油价”大概只占5月这一个月合约量的15%左右,这个量不足以对国际原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二是实体传递速度慢,由空间换来的时间可以消化掉部分价格波动,例如北美油轮驶入我国沿海至少需要32天时间;三是减产措施出台,将缓解油价下跌,本月早些时候,欧佩克成员国及其盟友终于达成了一项创纪录的协议,将全球产量削减约10%,这是迄今为止达成的最大规模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对油价回稳起到一定作用。
总的来看,本次“负油价”地震的影响,主要还是在震中纽约商业交易所内,对全球石油实体产业经济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损失最大的还只是没及时跑出来的看多投机人,而赚了的也主要是华尔街的看空投行。由于定价机制和运输问题,我国消费者暂时还不会感受到这“负油价”的利好。说到底,本周一的“负油价”更像是一场金融闹剧,也是对美国期货定价规则的某种警示。
本网讯:从目前的供需情况以及库存情况来看,WTI6月期货价格是否会重蹈覆辙?
刘冰:我个人认为在纽约商业交易所短期内再次出现“空逼多”操作致使“负油价”重现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美国原油期货6月份合约潜在的最终主要买家仍然还是炼油厂等实际接收交割的实体。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月后这些机构的储油设施应该几乎是满的,的确不会有买家太情愿为6月份合约原油支付额外的储运费用。
据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分析师分析,库欣是内陆城市,原油库容很可能在未来3周内填满,一旦填满,WTI原油期货合约进行实物交割将更加困难。而且在全球范围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收缩3%。欧佩克上周发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降低685万桶,这将是自2009年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首次出现年度下降。而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日均就减少了2000万桶,为历史最大降幅。欧佩克和主要产油国的减产行动要在5月1日才能开启。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国家陆续开始复工原油需求回升,但由于早些时候原油消费国的收储囤积已经开始,迅速造成目前内陆和海上的原油运力已趋近于饱和,短时间内产油国和消费市场间将出现运力不足,也将抑制有效需求。如果欧洲和北美疫情影响持续,全球原油需求量持续降低将是大概率事件,这将导致油价持续下跌。
在我看来,油价持续下跌甚至再次出现“负油价”还不是我们最应该担心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期货原油发生“实质性”违约,这样或将出现“原油堵库”的现象。产生连锁反应,很可能引起一系列输油管道的停输,油田的被迫停产,甚至产生次生事故。我们称之为“系统性失效”。前几年北美电网大面积停电就和这种情况类似,但不一样的是想恢复输油管网和油库系统的正常运行,难度会比电网更大。

以上是767股票知识网小编帮你收集整理关于“「蓝英装备股票」专家:相比“负油价”,可能出现的“系统性失效”更令人担忧”的具体内容,了解更多「蓝英装备股票」,请关注767股票知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