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爆仓]中欧基金王健:长跑,胜在每阶段都更好一点

来源:767股票知识网 时间:2020-04-23 13:58:29 责编:767股票 人气:
王健是行业内公认最懂“低估值成长”策略的女性基金经理。所谓“低估值成长”,就是估值与成长并重,力争以较低价格买入较高成长性的股票;同时坚守中小盘平衡风格。
虽然概括就一句话,但在投资上知行合一,并取得优秀投资业绩,既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付出,还要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


浙江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拥有16年证券从业经验,也是行业内仅有的100位投资经验超9年的权益基金经理之一。王健专注于低估值成长策略,熊市守正,牛市稳健,由她管理的基金产品已获得过2座五年期金牛基金奖和4座明星基金奖。王健敬畏市场,她眼中的长期卓越,源于每一时期的“前二分之一”,这也是她能保持长期胜出的原因之一。
她说投资
● “购买股票标的时会从估值与公司本身两方面来考虑。估值层面会考虑行业、国际同类公司、历史等一系列估值水平。公司层面则关注公司长期成长与市场预期的不同。”
● “总体的选股策略总结为合理估值成长,数据上可部分采用PEG指标衡量,选取公司标准为PE稳定,估值在合理或偏低水平。”
● “当发现合理或偏低的个股时,赚取G(成长部分)的收益,包括市场未发现的成长性。从 PEG指标来看,在G相对稳定时,由于事件性冲击导致估值折价时,会短期把握机会。”
图解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低估值成长)策略


王健的快问快答:投资体验最重要
小编“要求”王健分别在一分钟内说出下列问题的答案。让我们看看,她从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视角下,是如何对待投资的。
Q:组合策略更多是自上而下做行业配置,还是自下而上做择股配置?
A:自下而上更多。从分散和集中角度,近两年集中度相较之前增强,偏好的行业与信息服务、医药、先进制造有关,偏向择股配置。
Q:个股选择时,对于估值成长,有什么定量标准和定性视角?
A:定量方面,会将公司和同行业、相似公司进行估值和盈利能力进行对比;定性方面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寻找个股与市场预期间的偏差。会剥离短期因素,看长期发展,寻找市场预期偏差。
Q:仓位选择会频繁择时吗?
A:不会。由于做的是自下而上的配置,因此主要依靠结构性选股,除非预判到有整体大的市场风险才会做仓位的选择。
Q:未来两到三个季度的风险点有什么?有什么应对方式?
A:第一个风险点是疫情持续影响的时间和幅度估计不足导致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的风险。第二个风险点是下半年美国大选过后可能的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会卷土重来。第一个风险如果真的发生,预计会在必选消费类、农业等有限的板块存在机会,但目前毕竟是各个政府都在动用前所未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对冲此次疫情冲击;第二的风险点,市场在2018年已经经历过了,科技的自主可控成为必选项,企业也有更多的应对,以内需和自主可控等相关标的为主。
Q:在医药大行业中,哪些细分子行业会有更多机会?
A:医药行业细分行业比较多,并且在估值层面也拉开了较高的距离。受益政策推动的创新相关的医药和持续稳定发展的医疗服务类公司,估值处于较高的位置,市场挖掘比较充分。带量采购对医药行业并非只存在负面影响,能为国家省钱的医药企业能够胜出,原料制剂一体化的公司存在机会。在细分子行业中还有血制品行业,血制品的需求端有刚性、供给端有政策约束,也具备机会。
Q:科技行业大背景下有哪些细分子行业会有更大投资价值?
A: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们作为消费者在C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疫情的出现使得会加速企业端线上化的发展。大数据应用也会更为普遍的在各个行业出现,主要会长期关注科技应用服务端,比如医疗行业信息化、云应用等。
Q:新动力在未来阶段有何操作思路?与过去一年相比有何改变?
A:会跟踪关注因疫情影响导致下跌的消费或者服务类公司,消费能力不受到损伤的话,这类公司迟早会恢复到正常经营,估值也会恢复;此外科技类和日常消费类公司的配置还是会结合成长与估值匹配的原则进行个股的判断进行调整。
Q:控制回撤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A:回撤不是通过仓位调整,而是通过结构调整行业和个股配置来抵御风险。
走近王健:选择专注选择更好的自己
今年市场迎来特殊的开局,整个投资行业也随之经历起伏。《money+》的小编给我了一个任务,让我谈谈这些年来对投资的感悟,我想就从近十几年间我的成长经历来谈一些体会,希望能够给年轻小伙伴们有一些启示。我的投研经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谈谈。
第一阶段是2003年-2009年作为医药研究员的阶段,当时的医药行业在a股市场占比还比较低,截止2009年10月,上市的医药公司(按照申万行业分类)仅仅128家,市值占比3%,28个行业市值占比中排名第10,而如今,上市的医药公司(按照申万行业分类)已达321家,市值占比8%,28个行业市值占比中排名第4,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医药行业显示出了其成长的魅力。尽管当研究员的时候医药行业并不是当时的热点行业,市值也偏小,但由于细分子行业比较多,模式也各不同,多做一些不同类型公司的深度研究和跟踪,就会真正对行业和公司有比较深的认识。
扎实的公司研究,需要研究员从公司基本的资料入手,进行收集整理,理清公司的发展脉络和组织构架以及业务逻辑,才可能真正的与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对等的交流,而不是简单询问公司业绩能达到多少。
优秀的研究员,需要能结合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dl判断。举个例子,2005年我研究一家新上市的原料药公司,通过业务分析以及与管理层交流发现,这个公司的发展与其他大宗原料药企业不同,在品种开发和客户拓展上有比较清晰的想法,同时也同行侧面提到了客户在认证过程中对这家企业的认可。
基于我的研究,当时所在的投研团队在市场对这家公司还看不太清的情况下进行了投资,结果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我想对于投资来讲,客观而dl的判断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再举一例,当时有家医药企业新宠,管理层显示了很强的营销能力,讲得头头是道,也有很有影响力的第三方为公司站台。如果仔细推敲,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预测的盈利前景并不可靠,所以我们没有参与这家公司的投资,结果到真实业绩揭晓的时候,股价也变得一地鸡毛。
所以我想作为一个买方研究员,最重要的是需要有dl判断的能力,基于真正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司的发展,多维度进行衡量和考察,而不是轻易的跟随卖方的建议,如果自己没有扎实的研究基底,无法真正分辨哪些资源是可用的。
现在的研究支持手段要比我们当时丰富很多,希望小伙伴们能真正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努力成长为行业研究专家。在与投资经理交流的时候,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重要。投研之间需要有思想的碰撞与交锋,因为研究成果是需要投资端的验证。
第二阶段是2009年-2015年做投资的头五年,医药行业属于与宏观经济相关性比较弱的行业,从单纯一个行业到全市场覆盖确实是个比较大的挑战。幸运的是,第一年我和研究周期品的同伴一起来负责整个组合的操作,这一年也让我对整体组合的构建有了初步的思路,提醒自己组合的构建要结合宏观的形势来搭建,至少要对宏观的焦点问题有所了解。
2009年是经历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内经济大放水的阶段,2009年市场走出了接近翻番的行情,我做投资的时候到了市场上涨的尾声,2010年市场进入到震荡区间,期间也面临过2010年市场因美国的第二次QE而短期出现过极端的结构调整行情。不久之后的2011年,经济开始承受放水后的后果,2012年在经济承压的过程中国内对地产有所放松,随后两年又面临货币收紧的情况,直至2014年下半年开启降准。
在上述宏观变化的背后市场在不同年份的表现,结构上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同。期间通过对不同行业的理解,总结出大致两类行业,包括同质化行业和非同质化行业,前者认为更多的结合行业整体发展情况,判断拐点,配置以行业龙头为主;非同质化的行业更多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研究,结合估值的情况予以配置,总的原则是估值合理或者低估的情况才会考虑配置。
在关注估值的时候,结合行业的发展确定性会更高。比如零售行业,在我从业早年,它随着消费总量的扩张呈现稳定增长的情况,当时的估值水平与医药/食品饮料等稳定类行业相当,但电商的出现对线下的零售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冲击,从而导致了其估值的坍塌。
站在现在回头看,似乎成了路人皆知的必然,但在最初的几年间能预期到这个趋势并不容易。所以估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公司和行业的变化,要厘清这个变化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果找到了与市场普遍认知的不同,我认为就是投资或者识别风险的机会。
这个阶段我的投资收益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在中欧基金做投资的阶段,这个时间应是中欧改制以来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阶段, 对标逐步开放的市场,更多的是对自己投资体系的梳理与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GARP策略。最近5年来,宏观总量的逻辑越来越弱化,新兴成长类行业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成长性行业包括医药/电子等行业逐步脱离了以往小、散、乱的情形,行业龙头的发展路径越发清晰,依托国内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应用,线上在零售/服务等市场的发展也成为世界的标杆。
投资十余年,让我深切感受到唯有不断成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期待与小伙伴们一起在这欣欣向荣的市场里不断挖掘优秀的企业,共同成长。(CIS)
(原稿选自中欧基金《money+》杂志)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以上是767股票知识网小编帮你收集整理关于“[股票爆仓]中欧基金王健:长跑,胜在每阶段都更好一点”的具体内容,了解更多[股票爆仓],请关注767股票知识网!